4月27日,由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蘇墾農發寶應湖分公司共同建設的“低碳循環農業科技小院”項目啟動儀式在淮安寶應湖農場舉行,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羅英姿,寶應湖農場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善棟參會并講話。寶應湖農場公司,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培養處、資環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專家代表,以及學校研究生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2024年10月13日,“低碳循環農業科技小院”正式揭牌成立。自成立以來,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先后選派多名研究生,圍繞秸稈資源化利用、糧食安全生產、聯農帶農機制等方向,開展數據采集和案例調研。學院與農場聯合建立“雙導師制”,通過“理論教學+現場指導+項目實戰”的協同培養機制,幫助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多次實地調研、專家論證,該科技小院制定了“秸稈基料化-食用菌栽培-菌渣制肥-有機肥還田”低碳循環農業實施方案,并積極對接地方政府、專業合作社及周邊農戶,建立“高校研發-企業運營-農戶參與”的合作機制,為后續項目落地和規模化推廣積累經驗、夯實基礎。
羅英姿在講話中表示,“低碳循環農業科技小院”要用重點項目擘畫低碳循環農業“施工圖”,聚焦技術集成再突破、產業鏈條再延伸、服務能力再升級三大關鍵任務。堅持“需求導向”,做農民身邊的“貼心人”;深化“開放合作”,做產業升級的“合伙人”;踐行“綠色發展”,做“雙碳”目標的“踐行者”。期待小院成果能夠形成“減排有路徑、固碳有收益、發展可持續”的“江蘇方案”。
何善棟在講話中說,啟動“低碳循環農業科技小院”是江蘇農墾集團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需求與南京農業大學學科優勢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寶應湖農場將從夯實產業融合基礎、構建技術攻關閉環、完善服務保障體系三方面推進項目落地。依托農場耕地資源和生態循環農業優勢,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理與綠色循環產業布局;圍繞秸稈低碳循環利用、食用菌工廠化種植、菌渣有機肥生產等關鍵環節,建立全鏈條協同機制;設立專項工作小組,為駐點專家和研究生提供科研設施、生活配套等全方位支持。
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系主任劉紅光表示,科技小院是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平臺,也是研究生扎根實踐、服務社會的“第二課堂”。在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首家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科技小院,探索出“校企導師協同指導、項目驅動成長”的院企合作新模式,希望未來能共同書寫科技小院“校企共育、知行合一”的新篇章。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周軍詳細解讀了科技小院的項目總體規劃與秸稈低碳循環綜合利用產業規劃與技術支持方案。
啟動儀式上,還舉行了科技小院服務專家聘任儀式,開展科技小院研究生送崗活動。科技小院相關負責人向首批派駐的7名研究生贈送學習和生活用品。雙方還就科技小院2025年需求對接開展座談交流。
【江蘇科技報】擘畫低碳循環農業“施工圖”——南京農業大學“低碳循環農業科技小院”項目在淮安啟動
原文鏈接:
閱讀次數:18
【 轉載本網文章請注明出處 】